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与汉语拼音”征文获奖作品选登:身边的拼音故事

作者:张丹 40702039 [发表时间]:2008-11-24 [来源]:文科部07级汉语言文学1班 [浏览次数]:

身为炎黄子孙,大多数人自咿呀学语时起说的就是汉语。汉语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讲汉语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简单。然而,时至今日才发现,要讲好我们的母语实非易事。

在家乡上中小学时,由于都是本地人,除了上课或必要的场合之外,老师、同学们基本上不用普通话。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方言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普通话,哼!一边儿去吧。听着就别扭。”“裝啥洋啊,不就是会两句普通话吗?”如果在和熟人聊天时说普通话,对方必会觉得不舒服,难免生出诸如此类的反感情绪。但若讲话时普通话和方言交相混杂,那才真叫逗呢。

我们初中的校长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语文老师。他的课生动、有趣,尤其是那“大杂烩”式的语言常逗得人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曾在课堂上记录过他的话语,原本想在毕业时制作一本《校长语录》赠给同学们留念,相信肯定很受欢迎。无奈当时毅力不足,没能坚持下来。现在此摘录几句:

“同xuo(学)们,现在把书翻到mo(目)lou(录)。”

“zei(最)后排ne(那)guo(个)娃子,an(眼)jin(睛)往黑板上看。”

……

不过我们敬爱的校长属乐天派,即使下面的同学笑倒一片,他也只是摸摸头豁达地一笑,接着语重心长地说:“我们ne(那)guo(个)时hour(候),上kuo(课)不要求she(说)普通话,所以都不会。kuo(可)是你们要好好xuo(学)啊。”而且,校长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导致那两年的学生们争相模仿他的语音语调,一时之间蔚然成风。以至于进入高中之后,令人瞠目结舌的普通话成了我们那所初中来的学生的特色标志,我们也因此被戏称为××(我们镇的名字)派。

出来上学后,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染,我开始注意自己讲话时的语音。但习惯使然,我总是把n音也发成l音。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我咬了一口包子,说:“这是liu(牛)肉馅儿的。”朋友很奇怪地把我的话重复了两遍:“liu(牛)肉?liu(牛)肉?”我被她问糊涂了,也很迷惑:“怎么,有什么问题吗?”她狡黠地一笑,说道:“为什么是‘刘肉’呢?怎么不是‘李肉’‘王肉’呢?”我一愣,随即意识到自己把音读错了,感觉很不好意思。朋友的玩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我下定决心练好拼音。

上了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受不同地域方言的影响,大家的普通话语音差别非常大,也因此出现了不少逸闻趣事。据说有一天,院里一位领导来宿舍慰问新生,当问到一位同学的籍贯时,这位同学大声回答:“我来自fu(湖)北。”周围的人都愣住了。我们宿舍六个人来自四个不同省份,大家经常会因拼音的问题争论不休。南方人常分不清n和l,h和f。沿海地区的同学总会把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搞混。与人闲谈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ci(吃)饭没?”“这样做对彼chi(此)都有好cu(处)。”“水fei(挥)hua(发)了。”令人忍俊不禁。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突破使我们的母语不断得到规范和发展。五十年前《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更加促进了汉语言的继承和传播。身为华夏儿女,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英语几乎风靡全球的今天,在我们仍为过四六级而拼命记单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做点什么,以便为祖先留下的精华注入新鲜血液,使“文明古国”四个字重放光彩?那么,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吧,先读准拼音,说好普通话。当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讲出世界上最流利最动听的语言时,我们才不愧为华夏文明的传人。

上一条:《咬文嚼字》近日公布2008年度10大语文差错 下一条:“我与汉语拼音”征文获奖作品选登:我与拼音的“不了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