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消解经典,还是迸发生命力?——2010年语言生活小结

作者:姚晓丹 [发表时间]:2011-05-21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CFP

你将如何回顾过去的2010年的语言生活?相信不少人会用到“给力”这个词。事实上,纵观2010年,在“给力”的背后,我们还有着更鲜活的社会语言生活。

1月,由于某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取消语文一科,引发舆论指责。“短视、不负责任”等质疑不断,还出现了“拯救语文教育危机”、“拯救母语”的呼声。

2月,某报“闲话”版引来不少闲话。文中一句话写道:“到上海浦东……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不少老上海人觉得“很伤感情”。

6月,为了提升亚运会软环境建设水平,广州市政协在网上进行“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有网友发出微博认为,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顿时“粤语危亡论”四起。

当然,还有不少反映社会生活的“热词新词”涌现,“世博会”、“玉树地震”、通胀带来的“糖高宗、蒜你狠”。热闹?还是无序?有生命力,还是消解经典?今天,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对我们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总结。

微博、新词、热词反映社会图景

“在欣欣向荣的时代,词语一定欣欣向荣。”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语言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新鲜活泼,尤其是那些带有鲜明草根色彩的新词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确,“~族”、“~门”、“~奴”、“~二代”等等,这些使用率居高不下的词缀呈现“羊群效应”,每年都会形成几个新的“词语群”。

2010年的“高频汉字”体现了年度用字特点,记录了社会生活。去年,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博、世、杯、住、控、涨、灾、蒜、玉、树、微、虾等。让不少人感叹:“每个字背后仿佛都活跃着一段新闻。”

2010年的“高频词语”也集中反映了去年的社会图景:“微博、低碳、加息、准备金率、高铁、央企、给力、世博会、亚运会、海地、舟曲、玉树、国美”等等。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偏爱采用“热字、流行语及微博”的方式浓缩传递海量信息。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普通网民,只要是“微民”,都可以“微博问政、微博议政”,公安机关还在网络上开设“微博110”,方便人们“微”投诉。

海内外汉语教材应互相借鉴

李宇明今天透露,为了全面总结去年我国语言生活状况,相关部门还专门调查了海外使用的汉语教材,即国外学者编写、国外出版、面向汉语为非母语学习者的、使用于正规学校的汉语教材。这次调查选择的四套教材,分别是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印第安纳版”(包括《互动汉语》、《心系中国》)、英国的《步步高中文》和澳大利亚的《你好》。

四套教材共使用汉字1680个,可以看出,海外教材的用字量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与国内中小学语文教材相比,四套教材的常用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材面向的是非母语的成年学习者,更贴近海外学习者的生活特点。“如‘腐’字,在海外教材中,都与‘豆腐’有关,这是因为教材较多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而没有我国教材小学词表中的‘腐烂、腐败、腐化’等。海外教材贴近日常生活,更少抽象概括。在这点上,海内外汉语教材可以互相借鉴。”李宇明说。

我们需要“多言多语”的人才

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今天再次成为热点。李宇明表示:“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为的是克服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际障碍,方便沟通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使用方言。”

2010年,普通话有了另一项重要的任务——“语言援助”。去年4月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同胞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现。兰州市6家医院接受128位玉树受灾群众,而医院中很多医生不懂藏语,需要志愿者帮助,无法与病人很好交流。“我们需要‘多言多语’的人才,既能流利使用普通话,也能用方言沟通交流。”李宇明说。

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从全国各地民族院校懂藏语、身体好的师生中,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民族语言志愿者队伍,赶赴玉树参与语言救援工作。他们除了在搜救现场和医院做翻译外,还担负起心理疏导、照顾病患的工作,在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世界各国面临自然灾害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如何及时实施合适的语言援助,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科学规划,研究预案,采取应对措施。”李宇明最后说。

上一条:《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研制启动仪式暨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下一条:《IN词记录中国》在京首发